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报告 > 2019年度学校质量发展报告

2019年度学校质量发展报告

2019年11月07日 07:28:09 来源:原创 访问量:1663 作者:艾华

 

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

2019年)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济南市教育局转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报送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杨金勇为组长,张太亮、杨同贵、董玉华、安国、高红宾为副组长,艾兆岐、张峰之、李长永、刘春海、闫文荟、王吉平、艾华等同志为成员的学校年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班子会、教师会,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这次年报工作的意义及目的。同时自查学校各项工作,寻找薄弱,议定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我校各项工作质量报告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可信度高。现将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济阳区唯一一所经山东省教育厅命名的公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65年。自2004年实施二次创业,学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成功建设成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78894.48平方米,建筑面积81086.73平方米,教职工212人,在籍学生2760人。近年来,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职教名校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发展内涵提升质量,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二)学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60名,其中高一年级学生968人,高二年级935人,高三年级857人。2018年招生人数951名;2018年招生人数968名,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0.1%。

(三)教师队伍

重点开展师资建设“五大工程”。一是开展名师建设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指导和课题研究、培养校级名师、市级名师、齐鲁名师;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教科研工作实行“五课一体”教研模式,加强集体备课,坚持“四定”、“七备”、“六统一”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开展青蓝工程,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一帮一、传帮带,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三是开展双师工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校企“双进”、国家省市培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教师。四是开展骨干工程,加大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通过高校研修、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五是开展团队工程,针对八大专业,打造八支专业团队,形成和提高在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中的合力。加大兼职教师聘任比例,发挥兼职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师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派28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了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团队。

截至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98人,专业教师129人,“双师型”教师68人,兼职教师22人,技师及相应中级以上教师资格37人,培养学科带头人9。生师比达1:13.93,专任教师比达95.19%,专业教师比65.15%,双师率达52.71%,技师及相应资格教师比达28.68%。

(四)设施设备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实训设备总值达2378.59万元,生均设备值达8618.1元为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按照“一超三满足”的原则,即“适度超前,满足春季高考的需要、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满足技能大赛的需要”,聘请专家参照山东省专业建设指导方案标准,对设备配置进行了充分论证,制定符合教学实际的购置方案,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目标,顺利完成设备安置工作并投入使用学校教师用计算机212台,学生用计算机523台,生均6/台,适用印刷图书12.6万册,生均达45.65册,电子图书900GB。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德育特色。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色德育模式,加强德育工作的体系化建设,完善德育工作的课程化、专题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队伍,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

(二)在校体验

我校17、18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已有1-2年,职专文化的熏陶、德育各种活动,尤其是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教育,每周素质专题大讲堂,每周一班道德实践周,重大活动载体教育活动,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好的习惯基本养成。绝大多数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爱学习,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职业生涯中也确立了中、短期目标,立志遵纪、守法,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仪容仪表整齐,基本上达到了一名合格中职学生的要求。

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6.8%,较上一年增长0.2个百分点;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55%,比上一年度提高1.17%;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6.73%,较上一年

增长0.1个百分点;毕业率100%,与上一年度持平。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99.5%,专业学习满意度99.6%,实习实训满意度97%,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9.5%,生活满意度99%,校园安全满意度99.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8%,各项数据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三)资助情况

我校根据省市文件,完善了资助金管理制度。所有中职学生、三二连读大专班学生前三年均享受国家三年免学费政策,一二年级涉农专业所有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10%比例享受2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

(四)就业质量

坚持就业为导向办最适合发展的教育,升学就业成绩显著。学校多元化育人模式,形成了浓厚的育人氛围,满足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实现了“升学就业路路通”。2019年我校毕业生781人,就业人数753人,直接就业753人,就业率96.41%,专业对口就业率98.27%,初次就业平均起薪大都在3000元以上。

(五)职业发展

我校从多方面入手锻炼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开展德育大讲堂、学生就业岗前培训、女生讲座、校内实训周等活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并根据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要求要求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做出自己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持续提升专业发展这一核心竞争能力,办学能力显著提高。学校建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三大专业群14个专业,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山东省示范专业。专业实训基地设施完善,数控机加工车间被评为山东省示范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特色突出,打造了全市现代农业专业品牌;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高水平协作组牵头学校,牵头成立济南市现代农业教育集团,多年来连续成功承办全市中职院校现代农业技能大赛、山东省手工制茶大赛都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建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4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并开展招生工作;设置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开展招生工作。新增专业的开设,增强了专业能力,增强了中职招生吸引力,拓宽了服务范围,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高效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深化教科研,开展“五课一体”教研模式,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学校取得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实训课比例,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协调发展,技能大赛累计获得国家一等奖1人,2人次获得国家二、三等奖。

加强教科研工作,成立教科室,有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教科室主任,狠抓课题研究,成功立项校本教研课题6项,27人次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10余项。

(三)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精细负责的班主任队伍、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学校重点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专业培训、校本培养等方式,增强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我校教师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6名,全体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强烈,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计算机全员培训、岗位培训、职称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注重自身的学习与能力提高,并积极投身教改实验与教学研究之中。各级部师资做了科学的配置和安排,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2019年度我校共有28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全部教师都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的暑期教师远程研修培训以及“弘德育人,廉洁从教”教师远程培训。经过一系列培训,每名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敬业奉献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良好风气,团结、合作共事是我校教师的一大特点。中青年教师均已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如接收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操作微机、制作课件等,并能把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组织机构健全,分设办公室、招生安置办、总务处、实训处、工会等部门,又把原先的教导处升格成为教学管理处,政教处、团委合并为学生管理处。学校实行年级管理制度,分为四个年级部,每个年级配备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分别管理本年级事宜;教学管理处、学生管理处则对全校教学管理事宜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另外学校实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每天由两名领导干部、八名班主任对学校的教学、后勤、餐厅、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于值班次日八点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当日值班事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以及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德育工作情况

    坚持以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中心任务,学生素质显著提高。学校深化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形成了完善的“活动育人”德育体系。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奉献社会、提升自己”引导,教育学生成人能成才;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管理模式”,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把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为目标,全力打造技能硬、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全面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千分制”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六)党建情况

学校党支部现有党员49人。学校注重发展年轻教师作为党员的后备力量,每年都有一名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县组织部的培训。我校党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活动,除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外,还认真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师德教风教育活动及“四德”工程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公开廉政承诺。党支部及党员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充分了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深化校企合作,出口旺、进口畅。学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实现了升学就业路路通。学校提出了“开门办学,服务企业,校企联手,培育人才”的校企合作路径,完善了《校企合作工作实施细则》,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有27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县域旺旺集团、统一集团等1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完善毕业生实习指导、就业指导和毕业生跟踪服务管理制度,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贡献率60%以上;实现了“实训、实习、生产、就业”四个零距离;毕业生就业率达98.59%,涌现出一批创业人才。

(二)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育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察看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向实际学习的能力,我们安排16、17级同学进工厂进行校外实习。让学生学到了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观念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较着的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贯彻落实《关于转发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增强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能力的意见的通知》(济教职字〔2015〕10 号)文件精神,实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提高现代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济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组建济南市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联合现代农业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以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为目的,将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集团平台效应,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中高职院校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供有力保障,为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坚持对学生实行“实用、够用”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基础抓起,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能够立足社会报效祖国。

从学校前期毕业分配到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中国重汽、郎硕电子等企业的学生工作情况反馈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学生在做人处事及基本技能上,要好于其他学校的学生。由于我校管理严,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学生家长及周边社会对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反响良好。

(二)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成为济阳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的主阵地对济北开发区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对接企业,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现在开发区内的旺旺集团、统一食品、康师傅、迈大食品等企业对我校的毕业生满意度很高,都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各乡镇农村大学堂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种电工电子、电气焊、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班。本年度共培训新型农民2200多人,为建设新型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对口支援

深入基层,创新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深入体察民情。对负责的垛石镇刘家村进行多次调研,俯下身子,扎根基层,全面调查了解村里的情况、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村民的生活状况。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融入群众,与村民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声音,想方设法,与所在村“两委”班子一道共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加强帮扶村干部管理能力培训,加强农村技术骨干培训,不断提高干企业技术骨干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该村“两委”班子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村务公开,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营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和师资设备优势,建立有职业中专、镇有农村大学堂、村有文化大院的区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入手,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科技农民。在文化大院成立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培训班,制定了培训计划和课程设置,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把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做出具体安排,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把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送到田间地头让农业科技走进千家万户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按照国家规定,在校生均享受每年减免1600元的学费和20%困难学生享受2000元助学金政策。现代农业专业一二年级学生除享受免除1600元学费之外,还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救助金。

(二)政策措施

近年来,按照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2012年省政府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学校坚持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职教名校为目标,坚持建设、发展、创新、提升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不断深化内涵提升,推进特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1月2日顺利通过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立项。

    七、特色创新

(一)养成教育

坚持特色强校。以“活动育人”,打造特色德育。“导师制”、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管理模式以及“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两大国家德育课题,已顺利结题。建立了“职业教育活动周”、“文明风采活动周”两大常态化、经常化主题活动;建立了课程化、专题化、系统化的“23610”德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使每个学生都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高效课堂

    坚持质量立校。“五课一体”教研模式扎实开展,基于目标教学的实效课堂”模式完美呈现;深化课程改革,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丰硕;校企共建、校企共育、校企共赢成效显著;坚持大赛引领,积极参加和承办省市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实现了国赛金牌零的突破。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短缺,品牌专业、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需进一步增强,技能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改进的措施

一是进一步找准定位,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在现代农业、三产服务等专业上达到山东一流、示范突出。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共建、校企共育、校企共赢。推进校中企、企中校建设,促进教师“双进”、“双挂”,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建设有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理事会,建立动态专业建设机制,不断加深教产融合,使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三是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调动教育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认真做好教研课题的研究及实施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扩大双师型及骨干教师队伍规模,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报告,敬请监督!       

        

                       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9年11月5日

  • 附件(3个)
  • 济阳区职业中专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质量发展报告统计数据表格汇总表2019.11.5.pdf (223kb) 下载
  • 济阳区职业中专学校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质量发展报告2019.11.5.pdf (2217kb) 下载
  • 2019年度学校质量发展报告2019.12.31.pdf (2217kb) 下载
编辑:艾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洼里王村260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